2024年8月16日,由引領時尚產業聯盟和壤巴拉非遺傳習協會聯合打造的高原牦牛絨時裝秀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貢巴拉卡高原舉行。此次時裝秀由著名秀導張艦作為總策劃,以天為幕以地為臺,80名藏族原生態模特身著最新款的時裝,展示了牦牛絨服裝的魅力。包括著名時裝設計師郭培在內的百余名知名學者、藝術家和企業家親臨現場,郭培還受邀成為“壤巴拉牦牛絨文化推廣大使”。
作為“絨于金山、成于同體——2024壤巴拉牦牛絨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本次時裝秀旨在展示牦牛絨的獨特性和高價值,同時推廣中國的民族文化,將壤塘的非遺文化和生態資源與文化、學術界和企業界進行有機鏈接,為牦牛絨國際品牌塑造、自然生態與產業生態協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充分引領和有力支撐。
時裝秀的主辦方引領時尚產業聯盟理事長張春生介紹,本次時裝秀共展示了80多套由牦牛絨制作的服飾,在時尚產業聯盟旗下各產業鏈精英企業的協作下,從牦牛絨的收集,到紗線工藝,到布料工藝廠家,到設計師團隊,到成衣加工,再到模特培訓和專業秀場的策劃,總創作時長30天,完美體現出了時尚業的中國速度。
時裝秀總策劃張艦則表示,這場秀創下了第一次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作秀,第一次由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100%藏族原生態模特走秀,第一次將原生態的草原、藍天、牦牛、馬羊和模特、時裝結合呈現出獨特的秀場效果等多個“第一”,讓人印象深刻,非常具有時代性意義。
牦牛是藏區離不開的“高原之舟”,牦牛絨也被稱作“藏地軟黃金”。自古以來,藏區牧民就有收集牦牛毛絨制作氈帳和藏袍的傳統。近年來,牦牛絨面料也被許多國際大牌所推崇。在產絨季節,一只牦牛平均產絨量不超過300克,除開無法使用的雜質和不能制衣的粗毛,經過后期的清洗和分梳,牦牛絨幾乎只剩下總產量的一半不到,十分珍貴。
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壤巴拉非遺傳承創業園創辦人嘉陽樂住仁波切表示,壤巴拉非遺傳習協會二十多年來致力于壤塘生態與文化資源的發掘,依托與引領時尚產業聯盟共同合作成立的運營機構,是牦牛絨文化產業建設的第一步,他希望通過對壤塘生態和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倡導生態可持續發展,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給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幫助藏區牧民提升收入,為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環境保護等公益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