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人群,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居民消費能力提高的同時有很多外資品牌對中國各領域消費市場虎視眈眈。如今在很多行業都能看到外資品牌的身影,服裝行業也是如此。國內的服裝行業近些年來涌現出了不少知名的國外服飾品牌,像優衣庫、ZARA等。
這些國外服飾品牌對國內的服裝品牌產生了沖擊,為了搶占有限的市場份額,曾經有一家國內服裝品牌巨頭也想成為中國版的優衣庫,但最后卻成為了中國版的ZARA,在到達巔峰后不久迅速走向衰落,這家品牌就是曾經廣受國內男性消費群體歡迎的海瀾之家——該品牌曾經號稱“男人的衣柜”,廣受消費者好評,如今銷售量為何不復從前?

海瀾之家曾經有著“男人的衣柜”稱號,很多人知道這個品牌都是從央視黃金時段的海瀾之家廣告開始的,當時海瀾之家還邀請了熒幕硬漢陳寶國擔當代言人,一時之間引起了市場的追捧。
二〇一八年海瀾之家名列江蘇百強企業第6名,但近幾年海瀾之家的發展勢頭遠不如以前迅猛了,甚至已經到了銷量慘淡的情況。這家廣受消費者好評的服裝巨頭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這還要從他的創始人周建平開始說起。

60年代出生的周建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江蘇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業的江蘇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比較務實的。周建平看到國內的創業時機越來越好,于是80年代底在他的老家成立了三毛紡織廠。
當時周建平的工廠經營的是精紡業務,這一經營方法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因為當時精紡毛織服裝已經開始流行,而市場上同類品牌都是采用的粗紡制造。占據市場一定份額后,該紡織廠更名為三毛集團并于6年后上市。

二〇〇一年三毛集團又改為海瀾集團繼續運營,這次海瀾之家開始走上了創造輝煌的道路。海瀾之家主要定位于男性消費群體,在當時專做男裝的服裝企業可是不多的。在一路規模做大后,海瀾之家在全國開設了超過6000家店面,成為當時國內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服裝品牌之一。
周建平在剛剛開始創業時去日本考察過,他認為日本服裝企業中優衣庫做得最好,優衣庫崇尚極簡主義,一直以來周建平都想找到服裝品牌的準確定位,優衣庫的這種設計理念吸引了周建平。

雖然周建平將優衣庫作為經營海瀾之間的目標,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海瀾之家卻成了中國版的ZARA。因為海瀾之家和ZARA一樣時常陷入剽竊輿論,市場上這樣的言論越來越多,也導致海瀾之家的形象大不如以前了。
周建平年齡大了之后就把企業交接給了兒子周立宸,這個80年代末出生的年輕人雖然頂著高富帥的名頭,但是在企業經營上并不如他的父親那么精通,接手公司短短一年就讓海瀾之家的市值縮水1/5。

要知道當時周建平可是給周立宸設立了1000億的目標,在周立宸的經營下海瀾之家市值卻不增反跌,雖然在二〇一八年海瀾之家也實現了總營收190億元、凈利潤30多億的成績,但是和之前的輝煌時期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此外,別看海瀾之家能夠擁有這么多的利潤,實際上這都是投資者和加盟商的血汗。因為加盟商只需要出錢經營者還是海瀾之家,相當于海瀾之家從民間融資了,又能做大規模和擴大名氣,店面賺了和加盟商分潤,店面賠了只能加盟商自己承擔。

除此之外,海瀾之家的庫存積壓情況也非常嚴重。目前海瀾之家有近百億元的庫存沒有銷往市場,對于海瀾之家來說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海瀾之家也專門成立了一個品牌來削減庫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為了解決這個情況,周立宸在產品研發和設計上下了大功夫,也已經開始考慮產品定位的轉型。
雖然周立宸做了這么多,但是海瀾之家能否回到以前的巔峰狀態還尚未可知,因為和其他同行業服裝品牌相比,周立宸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并不高。這個問題不解決,海瀾之家產品的老舊形象就吸引不了年輕人。而且海瀾之家在電商平臺的發展上也不順利,目前依靠網絡渠道銷售服裝所能獲得的營收額度僅僅只有總收入的5%左右。
結語:
總體來說,海瀾之家能否順利轉型還需要看周立宸有沒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改革,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海瀾之家就能做到重回巔峰,再次成為大眾喜愛的國貨之光。




